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數位內容 版權與介面將決定電子書的發展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0/12/03 - 被閱讀 39818 次 被轉寄 4918 次

想想看我們之中有多少人,經常把網頁上的內容列印出來看的?為什 麼我們寧可選擇印出來看而不是直接在瀏覽器裡看?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電子書的市場最近有加溫的現象,除了美國先前就曾經因為著名的恐 怖小說作家史蒂芬金,在網路上以電子書的形態出版新書引起世人高 度關注之外,其實檯面下各家軟體大廠早就已經鴨子划水,目前也已 經有各種電子書的技術以及解決方案推出,台灣也有一些技術公司專 注在研發電子書相關的技術,這個市場甚至吸引了傳統的出版社也成 立公司下海一試。

會造成電子書熱潮的原因跟下列因素有關: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個 人隨身裝置的發展。網路的蓬勃發展,其實讓傳統的出版界見識到知 識被數位化後透過網路傳播的威力。很多人預見了傳統出版形式的侷 限,雖然電子化的書籍這條路看起來前途多舛,但是人人都知道不投 入不行了。

而隨身裝置的高度發展與普及,讓電子書這種原本只能在桌上型電腦 上閱讀的東西突然變得可以移動,這使得電子書與傳統書籍間的差距 縮小了一大步。未來類似掌上型電腦的裝置必然會越來越普及,這成 了電子書很好的發展根基。

電子書從發明到普及,會有幾個關節必須被打通。第一是版權,傳統 書籍的版權會以怎麼樣的形式呈現在數位的世界,這是全球的人都在 摸索的事情。數位化的內容容易被複製,被傳播,原有的作者無法在 既有的版權架構底下受到保障。這種問題所牽涉到的是出版工業的產 業結構必須改變,以配合電子出版的型態。這一點工程相當浩大,而 不僅只是技術問題而已。

版權的問題也延伸到我們對於書的看法與電子書的技術。一般而言, 軟體大廠們也不是沒有注意到產業結構的問題,所以他們所提供的電 子書技術也試圖在面對出版者的時候,做到加密,線上下載並付款, 數位版權管理技術,授權等機制等等功能。對讀者來說,也做到易用 的電子書閱讀軟體。甚至有的技術可以做到將電子書「出借」給他人 的功能。

然而,不管技術都麼先進,這些成套的所謂解決方案,都只是把我們 過去對書籍的看法延伸到數位的世界上而已。所以這些技術把每本電 子書都上鎖,要付錢才能打開,出版社仍然藉由販賣一本一本的書賺 取利潤。然而這樣子對於書籍的觀念卻在數位的媒介上面充分的顯現 其荒謬,例如我用桌上型電腦在網路上買了一本電子書之後,卻無法 將之轉錄到我的隨身電腦上面,讓我可以走在路上也閱讀,只因為這 樣的複製動作有違反著作權的疑慮。

所以讀者花了錢卻買不到自由,這讓人有點難以接受。如果沿用過往 的授權方式,電子書要普及很難。

電子書的另外一個關卡在於閱讀介面。電腦始終不是一個良好的閱讀 介面,它尤其不適合長時間的閱讀。很少有人可以盯著電腦螢幕看很 久的網路新聞,更別說是整本的書了。而個人的隨身裝置也是同樣的 情況,使用PDA 讀電子書的人必定面臨無法長時間閱讀的狀況。

電腦的螢幕是橫的,傳統書本的形狀卻是直的。如果我們把傳統的書 本製作成電子書的型態,就會發現,電腦螢幕塞不下傳統書本的一頁 。也就是說,當我在電腦上還沒看完一頁的時候,就必須拉動視窗的 捲動軸,以便閱讀這一頁的下半部,這是比翻書還麻煩的事情。

想想看我們之中有多少人,經常把網頁上的內容列印出來看的?為什 麼我們寧可選擇印出來看而不市直接在瀏覽器裡看?

上面兩個現象只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電子書的內容以及呈現型態必 定要因為使用了電腦這個媒介而更改。一般暢銷書的章節數量以及頁 數,對於電腦閱讀是不是太多了?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排列方式是否 必須更改?在電腦上面什麼叫做「一頁」?圖文編排的方式是否會有 所改變?最重要的,到底什麼是電子書應有的呈現結構?

這些事情並沒有被現有的技術提供者列入考量。而在我們開始重視電 腦閱讀介面以及摸索出一個適合的介面之後,原有的作家還必須改變 他們以往習慣的敘事方式,寫作習慣來配合,最後讀者習慣於那樣的 表現型態。。。想來還是很久的事情。

目前的電子書技術發展者,也開始切入電子閱讀機的領域。也許是因 為目前電子書市場百家爭鳴,所以很多廠商推出自有標準,這最後會 導致採用某些軟體製作的電子書無法在其他閱讀機上面閱讀,只因標 準不同。

這個問題必須被解決,最好的狀況是電子書的格式大家都相同,書籍 可以自由的流通不被標準綁死,而閱讀機變成成熟的家電產品。否則 如果讀者買了一台閱讀機,卻發現無法看盡天底下的電子書,這會造 成購買閱讀機的意願降低。

曾經有人提倡過,電子書免費,出版社依靠販賣閱讀機賺錢。這是植 基於數位化內容很容易因為網路的自由化流通而導致價格為零,以及 軟體無法賣錢,但是硬體卻可以的觀念。這樣的想法究竟是否可行還 需要驗證,但是數位媒介的特性最後一定會讓我們熟悉的版權結構改 觀,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在音樂工業上,出版工業也無法逃避這個問題 。 (文:黃紹麟

上一篇:行動上網必須先完成基礎建設
下一篇:開放與封閉之爭



■ 歷史上的今天

訂閱制付費會員經營之道:我積攢一生的工作經驗 - 2020/12/06

台灣的未來:要做東方的瑞士(一)定位 - 2012/12/09

案例:創業者該怎麼理解投資人(三)有關團隊 - 2011/12/04

寫給年輕的,經理(二) - 2009/12/06

開放,將我們帶向何方(五)個人社交資料可攜 - 2008/12/07

手機電視市場初探(三)終端製造商與內容提供者 - 2007/12/02

無線寬頻大未來(四)WiMax ,3G與4G - 2006/12/03

網路與書(上)網路出版的兩難 - 2005/12/04

網路電話VoIP(二)搞清楚到底誰在養誰 - 2004/12/05

網路電話初試啼聲 - 2003/12/07

遊戲人生(一)我的遊戲夢 - 2002/12/08

網路是一種主義,一種信仰,一種力量 - 2002/12/01

關鍵的百分之十六(一)科技行銷的運作模式 - 2001/12/09

我在通訊產業的日子(下) - 2001/12/02

版權與介面將決定電子書的發展 - 2000/12/03

網路產業的垂直整合 - 1999/12/05

過去一年的反省回顧 - 1997/12/05

Internet:未成熟的媒體 - 1996/12/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挺政府打詐 互動資通即日推專屬商用簡訊短碼 - 2024/03/29

聯成電腦全台灣首家唯一超過28年Adobe授權培訓中心 - 2024/03/29

Microchip推出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串列 SRAM產品組合 - 2024/03/29

廣發証券發佈2023年度報告 - 2024/03/29

獲經科局“潛力型科技企業”認證,澳門通助力澳門1+4產業發展 - 2024/03/29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