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八)即時通訊攻防戰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6/04/23 - 被閱讀 74027 次 被轉寄 29 次

在擁擠的市場中重新細分以突破重圍。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通訊服務是社群的重要營收來源

網際網路上的通訊服務主要是電子郵箱與即時通訊軟體(例如QQ或者 MSN 等)之類的始祖級服務,以及後續延伸的網路電話(例如Skype )以及P2P 檔案傳輸軟體(例如BitTorrent等)。

Web 2.0 的主要營利模式除了廣告外,當我們回頭仔細檢視筆者曾提 出的社群服務營利概念圖時,會發現來自通訊服務的營收也依然是社 群服務的主力:

有的業者是從免費通訊服務起家,進入社群服務而獲利,例如騰訊QQ 是從上圖右側發展到左側。而經營免費社群起家者,則須借重通訊服 務實現營利,例如簡訊等無線加值,是從上圖左側發展到右側。

從通訊發展到社群,或者從社群發展到通訊,兩個看起來完全衝突的 概念,其實沒有矛盾,關鍵全在於筆者前文提到的重度使用者身上。 社群服務的用戶,必然是通訊服務的重度使用者。

◎通訊服務與社群服務的營利鐵則

QQ的大部分用戶沒有付費意願,然而有付費意願的用戶事實上就藏身 在社群服務中。以QQ用戶為基礎推出的QQ秀,就是讓這群QQ重度用戶 購買虛擬商品。換言之,網際網路通訊與社群服務的營利鐵則如下:

「通訊服務用戶(大部分用於和熟人聯繫)中有A%的人會使用社群服 務(願意與陌生人交流),而其中B%的人願意付費以取得較多表演權 ,包含購買儲存空間,虛擬商品,無線加值服務等。」

然而不論是通訊服務(用於熟人)還是社群服務(用於陌生人),兩 者都出現另一種可能的營利方式,即網路電話。對於QQ之類的服務來 說,網路電話可能如Skype 般帶來盈利,雖然目前政策尚不明朗。

社群服務藉網路電話營利,最簡單莫過電話交友。然而這個領域非常 新,仍有許多模式可以嘗試。例如買下Skype 的eBay,就嘗試在拍賣 服務中導入網路電話。由社群導入網路電話營收,將是重要的趨勢。

◎難以撼動的QQ霸主地位

社群服務目前有林立的Web 2.0 網路公司激烈競爭中,相較於此,提 供通訊服務的即時通訊軟體,市場似乎呈現出一家獨大難以撼動的局 面。下圖是中國網際網路用戶最常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情況:

騰訊QQ歷年來戰果輝煌幾乎無法動搖,即使第二名的MSN Messenger 也相差甚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市場事實上是處在 用戶數高速增長的情況下,顯然QQ搶奪新用戶的能力遠高於其他業者。

這就是即時通訊軟體的特性。大部分用戶會因為週遭的熟人朋友都選 用某個牌子的即時通訊軟體而跟著使用,發揮「以人帶人」的效果, 最後呈現大者恆大的局面似乎不足為奇。

然而,所謂「週遭的熟人朋友」卻是一個相對說法。網際網路用戶可 能會進入一個周遭的人都使用MSN Messenger 而非QQ的環境中,例如 辦公室。事實上MSN 一直深獲上班族的愛用,這或許是個契機?

◎「交友專用」即時通訊軟體

下圖是網際網路用戶使用即時通訊軟體的原因,明顯可發現83.8% 的 用戶用於跟朋友家人溝通,印證筆者「通訊服務大多用於熟人」的說 法。此部份是QQ難以動搖的優勢,因為週遭的熟人可能都用QQ。

其次有61.6% 的用戶用於工作交流。此部份是MSN 的天下,也是騰訊 試圖進入的市場。雖然愛用QQ的年輕學生佔近年網路用戶比例不斷上 升,但他們遲早要工作,因而換用MSN 。騰訊不會坐視這樣的流失。

令人訝異的是,高達42.3% 的用戶希望透過即時傳訊軟體結交新朋友 ,也就是想認識陌生人。於是我們反問,中國高達10種以上的即時通 訊軟體廠牌,哪一種「讓用戶可快速結交新朋友」的能力最強?

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依然是QQ,那麼QQ幾近天下無敵了!如果答案並 不是那麼絕對,那表示中國的即時通訊軟體市場可以容納得下「交友 專用」即時通訊軟體的市場定位。且看誰先做得好做得全?

◎以新的市場定位殺出重圍

談到這裡,還記得本系列文章一開頭就提到,未來中國網際網路用戶 還有約6000萬增長空間。網際網路業者勢必瓜分這批新用戶,那麼那 麼這批人的面貌是什麼?筆者可以給出一個簡單的答案:女性。

男性用戶向來就是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的主力客層,然而隨著市場逐漸 飽和,女性用戶比例將會逐漸向上提升。能夠迎合女性口味的業者( 重視美觀,情境與感覺等等),將掌握下一波的發展關鍵。

不論是「上班專用」,「交友專用」或「女性專用」的定位,都是試 圖在擁擠的市場中重新細分以突破重圍。過往即時通訊軟體市場的問 題,在於每個品牌的功能定位都雷同,用戶其實沒有換用的動力。

最後,我們看到有42% 的即時通訊軟體用戶是為了節省電話費而使用 。很顯然長途電話的費用節省是使用上的一大誘因,因此加入網路電 話功能當然是非常必要的。

◎廣大用戶基礎是核心競爭力

當微軟開始在中國重兵部署MSN Messenger ,而Google(谷歌?)也 宣稱將以Google Talk 為重心開始攻略中國市場時,騰訊卻繼續著他 的多角化經營策略,深耕網路遊戲,電子商務甚至入口網站

問題或許該這麼問:如果你是馬化騰,手上有四億個QQ用戶帳號,你 打算怎麼處理這些用戶,該不會只是讓這批人聊天聊到死吧?答案相 信很明顯的,因此筆者從不認為多角化經營的騰訊有什麼不對。

相反的,筆者一再重複強調:「社群服務的用戶就是重度使用者」, 請千萬記住!相較一般網路用戶,這個性質讓QQ用戶表現出更大的購 物興趣,更深的網路遊戲沉迷度,更大程度的其他網路服務使用率。

換個角度看,正因為龐大的用戶基礎,騰訊才能總是後發先至,很快 的在各領域超越原來該領域的強者。當QQ已經不再僅是即時傳訊軟體 的代名詞時,要全面的撼動騰訊的位置將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了。 (文:黃紹麟

上一篇: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七)Web 2.0 經濟體
下一篇:關於Web 2.0 ,給親愛的黃彥達先生



■ 歷史上的今天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四)彩虹美麗但很虛幻 - 2023/04/23

談中國電子商務(三)誰在買?買什麼?買多少? - 2009/04/26

微軟強娶Yahoo!,過門後能否善待? - 2008/04/27

中國3G迷霧(四)SP的存亡之道 - 2007/04/22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八)即時通訊攻防戰 - 2006/04/23

第三代網路行銷:搜尋引擎行銷(中) - 2005/04/24

筆記型電腦與移動型電腦 - 2004/04/25

3G來了(七)3G與WLAN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回事 - 2003/04/27

3G來了(六)手機並不需要智慧 - 2003/04/20

真的需要上網開店? - 2002/04/28

娛樂運算的中心 - 2002/04/21

電子報居然要收費? - 2001/04/29

企業E化,從個人E化開始 - 2001/04/22

女性社群網站 - 2000/04/23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標題:巨星傳奇:2023年IP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9% - 2024/04/18

打破語言界線 移民署邀新住民學習多元文化 - 2024/04/18

「Visa Direct 台新易匯通」跨境匯款台新銀 App 一鍵完成 - 2024/04/18

聯成電腦+凱鈿行動科技=文書軟體新選擇 - 2024/04/18

周大福珠寶慶祝成立95周年 開啟品牌轉型之旅延續輝煌 - 2024/04/18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