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網路媒體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六)社群本質與營利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6/04/09 - 被閱讀 74738 次 被轉寄 41 次

社群服務最終極的概念:「表演」。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內容與社群的關係

在前幾篇文章談完網際網路的第一根柱子:Content (內容)後,接 下去要談網路社群(Community )以及通訊(Communication )兩個 柱子。然而在此之前,有必要釐清這三根柱子之間的關係。

首先,閱讀(或是觀賞和瀏覽)是人類最基礎的行為,此種行為也是 最大部分網際網路用戶的行為,甚至由於內容眾多因此產生對搜尋的 需求,以求能迅速找到所要的內容。大部分人通常扮演著讀者角色。

在傳統媒體上,甚至所謂的Web 1.0 網站上,由「極少數菁英寫給給 廣大讀者瀏覽」的情況因網際網路的發展而改變。用戶在聊天室討論 區甚至是Blog上的創作與分享的相簿等產物,都是新興的內容。

然而,即使是強調由用戶互動並創作的所謂Web 2.0 網站,「少數人 寫給多數人看」的情況並無改變,只是這個「少數人」比以前1.0 時 代多上很多而已。願意扮演主動創造或者互動的人,本來就是少數。

◎激起社群互動的第一步:由好的寫手創造出好的內容

觀察歷年CNNIC 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不難發現,在各式網路應用中, 搜尋資料以及觀看網上新聞等服務使用比例,始終高於討論區/BBS 聊天室或Blog等社群類服務。

這清楚說明了人類天性並非積極的互動參與者。我們無法期待人人都 寫Blog,因此Blog的寫手人數一定遠少於Blog的讀者,就這麼簡單。 而激起互動的第一步,關鍵在:由好的寫手創造出好的內容。

招募,培養,留住好的創作者,對於社群類服務至關重要,這影響到 Pageview以及伴隨而來的廣告盈利。我們恍然大悟,所謂的Web 2.0 網站經營者,心裡要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其實在做少數人的生意。

入口網站提供內容與搜尋服務做多數人生意,所謂的Web 2.0 社群網 站做少數人生意。一個做廣,一個做深,只要市場規模夠大,兩者都 可存活而共存,因為閱讀與互動都是人類需求,只是人數多寡不同。

◎通訊與社群的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通訊行為也是很古老的需求。網際網路發明後,最常被 使用的就是電子郵件,後來則發明了ICQ 之類的即時通信軟體,乃至 於近代的網路電話Skype 軟體。

大部分通訊工具通常被用於熟人之間,例如你打電話給家人朋友的時 間遠超過其他人。然而通訊工具的使用卻產生了「對陌生人之間的通 訊,目的卻是想認識對方」,這就是從通訊角度出發的社群服務。

聊天室與討論區或者BBS 甚至是QQ就是這樣的產物,一群人使用陌生 的ID聊個起勁,其實根本沒見過對方。天底下就是有人想著透過通訊 工具去認識陌生人,從最早期的電話交友開始就是這樣了。

我們別忘了,絕大部分人會使用通訊工具,卻僅有少部分人願意參加 跟陌生人的互動通訊,不論什麼通訊工具都一樣。而這群人,有更少 部分的人願意付費,他們就是營利的基礎。

◎社群服務最終極的概念:「表演」

於是社群服務的營利模式已經非常清楚:從重度使用者身上營利。這 些人為了要有更多的表現機會與空間,願意付一點錢;為了要認識更 多人並享受互動過程,願意付一點錢。這群人,願意為了掌聲而付錢。

所謂的Web 2.0 網站經常打著「分享」的旗號,包含日記分享,相簿 分享,書籤分享,甚至是SNS 人脈分享。或許分享真的帶來喜悅,但 事實上如果沒有掌聲,這些重度使用者的分享行為就再也無法持續。

如果有個人寫Blog,每篇文章都只有兩三個人看過,相信沒多久這個 人就寫不下去了;貼到網路相簿裡的照片如果沒什麼人看,開始就會 有人改貼漂亮女生或者清涼露點的照片,千方百計想著要引起注意。

這就是社群服務的終極概念:「表演」。因此有人為了Avatar的虛擬 道具付錢,有人為了更大容量的相簿付錢。凡是能直接跟「獲得更多 掌聲」相關的,都有營利可能,而經營者的工作就是:創造掌聲。

◎營利的方式要回歸內容與通訊本質

然而,有「表演慾」的人一定是少數,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來看表演的 ,人數雖多,但要這些人掏錢是困難的。因為一旦收了錢,願意看表 演的人就少了,接著因為觀眾不見了,連台上表演的人都跑了。

因此這群人數眾多的觀眾,僅能透過衝高流覽量後透過廣告收入營利 。台下看表演的人多了,就會有企業主願意花錢贊助廣告。而廣告模 式,事實上就是網路內容最基礎的營利模式。

從下圖可以看出,既然社群服務是附屬於內容服務,同時也是附屬於 通訊服務,那麼營利模式很自然的要從原本的兩大服務沿襲下來。除 了廣告模式外,還有來自通訊費的營收。

很多人在問,是否有專屬Web 2.0 的營利模式?筆者始終認為那不存 在,或者與1.0 差異不大。至於來自通訊服務的營收也很明顯:內容 簡訊訂閱,Blog簡訊群發,由社群導引電話交友等,不外乎如此。

◎一場搶奪優秀表演者的戰爭

目前國內所謂的Web 2.0 網站經營者,普遍都還在衝刺訪問量的階段 。然而由於互動性較高的關係,社群網站的流量向來大於內容網站( 例如網路新聞),但是訪問量大,僅代表頻寬成本增加而已。

如果在Blog上留言的人只寫個「推」,「我頂」之類的幾個字,或者 寫Blog的人只寫了「我今天又被老闆罵了好難過」一行字,經營者會 不會覺得,這些人乾脆別寫算了,徒然增加我頻寬與儲存成本?

優秀的表演者才會吸引高品質的觀眾。所謂Web 2.0 的網站經營者都 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搶奪優秀表演者的戰爭。有的經營者以明星 偶像短時間內吸引目光,然而卻無法細水長流,因為獨木難撐大廈。

事實上有的Blog是對創作者收費的,卻因此造成創作者更用心創作( 因為花了錢的關係,所以更在意創作品質)。看來我們對於付費與免 費的人性心理,在社群服務上的拿捏還需要更深入的琢磨。 (文:黃紹麟

上一篇: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五)搜尋引擎重質量
下一篇: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七)Web 2.0 經濟體



■ 歷史上的今天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二)管理工作初次體驗 - 2023/04/09

我在中國工作的日子(一)緣起緣滅數位之牆 - 2023/04/02

微博:45度仰角的未來(二)衝擊社交網絡與即時通訊 - 2011/04/03

全新的行動網際網路 - 2010/04/04

網際網路的世代現象 - 2009/04/05

無線網際網路的產業巨變(四)Apple 的策略 - 2008/04/06

中國3G迷霧(二)TD是個燙手芋 - 2007/04/08

中國3G迷霧(一)3G是個賠錢貨 - 2007/04/01

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六)社群本質與營利 - 2006/04/09

媒體,社群,Blog(五)媒介權力 - 2005/04/03

3C賣場何以缺手斷腳(一)其實只有兩個C - 2004/04/04

3G來了(四)3G的殺手應用是影像電話 - 2003/04/06

網路貨幣經濟與市集經濟的黎明 - 2002/04/07

如何擺脫高科技迷信 - 2001/04/08

網站的最後歸宿-固網 - 2001/04/01

從內容到商務 - 以閘口取代入口 - 2000/04/09

百貨公司與專賣店(二) - 2000/04/02

網路購物的時代來臨了嗎? - 1998/04/0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研揚RTC-1010RK挑戰極限,為業界帶來強固創新 - 2024/04/24

Fortinet 2023年永續發展報告,邁向共榮安全未來 - 2024/04/24

「借鑒瑞典,成功戒菸」全球行動將拯救數百萬吸菸者的生命 - 2024/04/24

Monster Hunter Now累計下載突破1,500萬! - 2024/04/23

Monster Hunter Now累計下載突破1,500萬! - 2024/04/23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