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數位文化 網路產業的人才流動現象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0/01/30 - 被閱讀 28633 次 被轉寄 2521 次

一個以人為本的產業,怎麼可以不討論人才呢。筆者經常看見很多談論網路趨勢的文章都把焦點放在商業模式,股票,電子商務等等議題上,其實從人才的流動現象也是可以看到很多事情的。如果你希望進入網路這個產業,或者是根本已經是網路產業的老鳥,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會有幫助。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網路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產業,任何網路的經營者想必都會深深的認同這點。一個優秀的人才往往對於一間網路公司的營運造成重大的影響,不管是市場佔有率的提昇,或者是實質的獲利。

網路現在是當紅的炸子雞,筆者以前遇到親朋好友詢問在哪高就,總是支支吾吾講不出來。現在只要跟別人說,我是從事網路業的,大家馬上露出欽羨的表情,說,喔,網路股在國外漲的很凶。

熱門的行業會開始將來自各方的人才吸引進來。網路產業競爭激烈,每間公司都希望能夠僱用馬上就能夠上場打仗的人,因為大家都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操練新兵。在這樣的心態之下,學校剛畢業的學生並不會是好的選擇。一方面是網路的發展太過神速,學校生產人才來不及。一方面是依照筆者在產業界的經驗,甚至連研究所畢業的學生,都不見得馬上可以上線工作。

台灣的網路產業一直都很缺人。再這個行業裡頭能夠擁有三年以上資歷的人,絕對是爭相挖角的對象。而且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各大財團相繼投入之後,人才荒的情況更形嚴重。雖說剛畢業的學生並非第一選擇,但是缺人缺到沒辦法的時候,也只有向校園尋覓。也許已經有人發現,不少入口網站把徵才的觸角伸到校園中。檯面上大家搶網站流量,檯面下大家爭搶校園人才,台灣網站的競爭可謂激烈。

網路產業的年輕化也是一大特色。快速發展以及特別適合年輕人從事的特性,也造成了一些突兀的現象。筆者經常在外出拜訪合作的夥伴時,對方會刻意的詢問筆者年紀。這也難怪,對方派出來接待的陣容包含經理副理,與筆者所服務的網路公司的經理副理年紀相差頗巨,這種情形特別是與統產業相較的時候更是如此。我們常常看到一個在傳統產業裡爬升到經理階層的人,他的頭髮已經開始花白。

大家都知道在這個產業裡頭,非重用年輕人不可。但是有豐富網路經驗的年輕人其實不好找。這裡所謂的豐富網路經驗,不是指經常上網的重度使用者,而是對於網站的規劃以及營運甚至策略發展有概念的人。舉個實際的例子,一個很愛看電視連續劇的人,並不等於會是個好導演,在網路產業亦然。現在剛剛踏出校門的年輕人往往對於網路很熟悉,但是在職場的成熟度以及思考的維度還有開發專案的經驗其實都不夠。

電子商務的興起,讓這個產業的人才結構又有了巨幅的變動。以往,大家把網路視為新興的媒體,所以很多早期的從業人員都是傳播背景出身,就算不是傳播背景出身的人,久而久之也習慣了把網路當媒體來做。然而做媒體和做生意是全然不同的兩回事,背後所需的知識是很不一樣的。這一波電子商務興起,讓一批對網路不是那麼熟悉但是對於傳統商業運作瞭若指掌的人進入了這個產業。

對於進入網路產業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競爭的開始。以往熟悉網路運作的那批人,開始要試著去了解傳統商業的運作方法。從傳統商業世界來的人,則開始摸索網路世界的運作法則。雙方互相伸入對方熟悉的領域當中,想要維持自己競爭力的人,勢必要做出這種努力。

現階段看起來,這兩種類型的人彼此有大量的合作空間。因為從頭去學習比較慢,直接找合作對象是比較容易。但長遠來看,未來所有的產業都會網路化,因此誰能夠先同時具備兩個領域的知識,誰的競爭力就會比較強。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的網路界勢必掀起一股學習潮。

此外,有不少人進入網路這個領域的時候,不選擇當員工而選擇當老闆。年輕人在車庫裡頭創業成功的故事永遠都是讓人嚮往的。特別是這波網路所帶來的機會。而且現在台灣的網路界有游資過剩的現象,投資者驚訝於美國網路股的高額投資報酬率,所以投入太多的金錢追逐著台灣島內體質參差不齊的網路公司。現在要弄到錢在網路上創業根本不是太難的事情。

但是很遺憾在網路上創業的好日子已經不太多了。正如前面所說的,現在的各大網路公司都不缺錢,正準備大幹一票的時候,而且傳統產業的財團各個摩拳擦掌準備自己下海來做。在網路上的創意被抄襲的速度又比光速還快,往往幾個年輕人有好的想法,也可以弄到資金,但是面對目前這些在網站經營上面有經驗的網路公司,恐怕是不堪一擊。

筆者還曾經聽過有創投公司的人在演講的時候,鼓勵年輕人從大網路公司出走,自行創業去。這句話在一年前說,是對的。現在說,恐怕是錯了。台灣網路的第一波創業潮已經告終,至於第二波創業朝什麼時候會起來?我們看美國的經驗,是在第一波創業成功的人在獲利之後,拿著賺來的錢成立新公司開發新服務的。而台灣,連第一批創業的人都尚未獲利。

創業潮的告終,其實也代表了整個產業漸漸邁向成熟運作。傳統的財團延伸其既有的勢力,跨到這個領域來。早年創業成功的人有幸比這些傳統的產業提早開跑,現在必須開始想怎麼樣能夠繼續跑在這些傳統勢力前頭。而現在才想到創業的人,時機點其實是已經遲了。

一個以人為本的產業,怎麼可以不討論人才呢。筆者經常看見很多談論網路趨勢的文章都把焦點放在商業模式,股票,電子商務等等議題上,其實從人才的流動現象也是可以看到很多事情的。如果你希望進入網路這個產業,或者是根本已經是網路產業的老鳥,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會有幫助。 (文:黃紹麟

上一篇:網路社群的真義
下一篇:網際網路的大躍進現象



■ 歷史上的今天

iPad,iPhone,iPod,以及蘋果告訴我們的事 - 2010/01/31

智慧型手機(三)電信業態度 - 2005/01/30

網路產業的人才流動現象 - 2000/01/30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標題:巨星傳奇:2023年IP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9% - 2024/04/18

打破語言界線 移民署邀新住民學習多元文化 - 2024/04/18

「Visa Direct 台新易匯通」跨境匯款台新銀 App 一鍵完成 - 2024/04/18

聯成電腦+凱鈿行動科技=文書軟體新選擇 - 2024/04/18

周大福珠寶慶祝成立95周年 開啟品牌轉型之旅延續輝煌 - 2024/04/18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