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數位內容 漫談數位音樂(六)究竟在保護誰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4/07/18 - 被閱讀 72528 次 被轉寄 26 次

版權保護機制所保障的是音樂創作者的權利,而非保障唱片公司的權 利,這兩件事情不應該混為一談。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在我們開始談版權保護機制之前,有幾個認知是非常重要的。第一: 版權保護機制所保障的是音樂創作者的權利,而非保障唱片公司的權 利,這兩件事情不應該混為一談。

以往音樂的生產與銷售必須投入大量資金,所以音樂創作者必須依附 唱片公司(也有不肯依附唱片公司的獨立音樂製作者),把自己的權 利委託唱片公司代為行使。

這造成了唱片公司越來越龐大,而且也錯使人以為保護唱片公司的利 益就等於保護音樂創作人的利益,或者反過來,錯以為如果想保護音 樂創作者,就必須保護唱片公司。

然而當音樂數位化後,音樂的生產成本降低,再加上透過數位化的管 道銷售(線上下載)使銷售通路成本降低,相對的讓音樂的產銷可以 不必再需要那麼龐大的資金。於是唱片公司將越來越不再被需要。

第二:要讓音樂產業能夠健全發展,讓消費者以更低更合理的價格購 買到音樂(而不是把錢都花在通路和硬體包裝以及運費上),讓真正 的創作者受到保障,版權保護機制絕對有其必要性。

提到版權保護或許大家都會皺起眉頭,因為沒有人喜歡被強加一個機 制,讓自己花錢買來的音樂檔案無法複製。但是唯有這個機制能夠成 熟,消費者才會是最後真正的贏家。

目前已經在歐美大為流行的付費音樂下載,考量到消費者擁有使用音 樂檔案的自由,其版權保護機制大部分都允許檔案被複製。例如有名 的iTunes網站,其音樂檔案就允許消費者複製到五台電腦上。

不過,在達到這個理想的境地之前,還會有幾個掙扎的過程。第一個 是版權保護機制的標準,還處在沒有統一的情況,甚至很有可能根本 不可能統一。

目前在歐洲幾大熱門付費下載音樂網站,都各自採取不同的版權保護 機制標準,消費者的電腦中必須安裝相對應的軟體,才可以正確的解 碼進而聽到音樂,或者將音樂複製到別處去。

而安裝軟體可能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真正困難的是這些付費音樂下 載網站把音樂和硬體捆綁銷售。例如蘋果電腦推出的iTunes網站,其 音樂檔案只能放在自家的iPOD隨身聽上,其他的MP3 隨身聽不行。

蘋果電腦以此模式成功帶動iPOD隨身聽銷售,同時創造音樂下載的佳 績,導致其他廠家起而傚尤。例如SONY也推出自己的音樂下載網站( 採用他家版權保護機制),這些音樂也只能在SONY的播放器上播放。

由於版權保護機制需要技術廠商投入研發以及維運成本,技術廠商都 想在每首音樂中放入自己的保護技術,因而能夠收錢。因此在整個數 位音樂的生產過程中成為新增加的成本。

想下一下,如果天底下每一首數位音樂都採用某家廠商的保護技術, 每一首都必須付點費用給這間公司,這樣的利益讓軟體/硬體/家電 巨人們誰也不相讓。標準的競爭,恐怕短時間是個難解的題目。

回過頭我們要問,在數位音樂的產銷過程中,負責幫音樂加上版權保 護機制的人會是誰?是銷售音樂的網站?是音樂製作人?是唱片公司 ?還是保護技術的提供者?

這牽涉到音樂檔案在哪裡加密的問題,更進而牽涉到誰要付這筆錢的 問題。目前的數位音樂版權保護機制,都是銷售音樂檔案的網站經營 者負責在銷售前加上,由技術廠商提供工具或支援。

如果由唱片公司來進行,那就表示當音樂創作完成時,在唱片公司處 先完成版權保護後,再遞送給音樂網站進行銷售。這個成本會由唱片 公司來吸收。

由音樂銷售網站來進行版權保護有個好處。獨立音樂製作人(例如「 零圓計畫」中的音樂創作者),於創作完成後,可將音樂直接交給音 樂銷售網站進行加密,不必再倚賴唱片公司,讓好音樂更容易出頭。

不論誰吸收這個成本,最後必將轉嫁至消費者身上,讓人很期待這個 費用不會太高。目前iTunes以每首歌0.99美元的價格銷售(相較於歐 美地區的生活水準,真是廉價到不行),看起來版權保護並不太貴。

筆者不贊成將版權保護機制當成「必要之惡」的講法,當我們釐清被 保護的對象是真正的音樂創作者而非唱片公司時,會發現反而因為有 這樣的機制,目前被幾大業者宰制的音樂市場才可能得到徹底解放。 (文:黃紹麟

上一篇:漫談數位音樂(五)差點就零圓的計劃
下一篇:漫談數位音樂(七)通路衝突的掙扎



■ 歷史上的今天

MID ,小筆電,智慧型手機(二)來不及長大的螢幕 - 2009/07/19

MID ,小筆電,智慧型手機(一)搶口袋還是搶包包 - 2009/07/12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五)淺談3G話費訂價方法 - 2008/07/13

當idea變成事業(上)用戶數量怎麼估? - 2007/07/15

網路廣告新一章(一)從媒體到通路 - 2006/07/16

終極的行動裝置(四)隨時隨地收發Email - 2005/07/10

漫談數位音樂(六)究竟在保護誰 - 2004/07/18

漫談數位音樂(五)差點就零圓的計劃 - 2004/07/11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三)成功關鍵在於無線通訊業者主導 - 2002/07/14

終極的網際網路(七)內容傳輸成本與收費方案 - 2001/07/1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思科最新調查:僅8%台灣企業已為瞬息萬變的資安威脅做好準備 - 2024/03/28

Sophos 對世界備份日的貼心提醒 - 2024/03/28

咖哩飾品皮克敏登場! - 2024/03/28

CyberArk 推出業界首款以身分為中心的安全瀏覽器 - 2024/03/28

響應世界水資源日 藝康台灣守護每一滴水 - 2024/03/28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