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無線通訊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三)成功關鍵在於無線通訊業者主導
圖文/數位之牆 本文發表於2002/07/14 - 被閱讀 67150 次 被轉寄 897 次

既然知道WAP 失敗原因,為何無法對症下藥來改進,反而一拖再拖到 現在?

 
■ 訂閱電子報 多種訂閱方式訂閱電子報按此
 
行動上網的歷史中,眾所皆知的是WAP 的失敗,以及日本在行動上網 市場的成功。分析兩者各自的原因,發現背後有著複雜的產業因素。 然而追根究底,行動上網市場要成功的關鍵只有兩個,一個是行動通 訊業者主導,一個是足夠規模的市場。

根據台灣電信總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02年第一季為止,全台灣的行 動上網人口不到16萬,其中WAP 用戶約12萬,GPRS用戶為 3萬多,實 在是少得可憐。但類似的現象卻是全球使用GSM 系統的行動通訊業者 所共同面臨的,並非台灣獨有。

眾所皆知WAP 失敗的原因不外乎是手機介面難以操作,連線速度慢, 費用貴。但既然知道是這些原因,為什麼不對症下藥來做改進,反而 一拖再拖到現在幾乎積重難返?

首先是手機介面的問題。行動電話上面本來就只有幾個按鈕,要輸入 中英文字確實是很不方便,但是操作上的問題其實可以透過改善人機 介面來克服。看看日本的手機就設計得相當好,兼顧上網與講電話的 操作需求。所謂的拇指族用一隻手指頭就可以瀏覽一堆網站。

但在這一點上面,全球的手機製造商卻並沒有共識。世界級的幾大手 機製造商在全球紛紛推出第一款GPRS手機時,原本讓有心推動行動上 網的人士抱著期待,但是等拿到手機時卻幾乎昏倒。過小的螢幕僅能 容納四行中文字,實在很難讓人相信這些廠商推動GPRS的誠意。

反觀日本的手機,為了提供消費者行動上網時有舒適的介面,每款手 機都配備超大螢幕。為了容納那個大螢幕,許多手機都設計成摺疊式 的,更別提現在都是高解析度的彩色螢幕了,視覺上非常舒服。

大螢幕對於消費者的操作經驗來說有著絕對的影響,但是目前全球的 GSM 手機絕大部分來自西方世界。西方人並不認為手機適合拿來看長 篇大論的文字,所以不需要大螢幕(一則簡訊最多容納70個中文字, 你認為需要多大的螢幕來顯示?)。

因此即便是行動上網的成功經驗在日本已經如此明顯,歐洲大廠們依 然不願跟隨,更別提要把每一款手機的螢幕大小都統一了。而統一螢 幕的大小和解析度對內容提供者至關重要。這一點,有線的網際網路 內容提供者可就幸福多了,因為電腦螢幕的解析度是全球標準規格, 網站可以依循該規格設計網頁。

連線速度慢,以及費用貴,這兩個因素相較之下並不重要。在GSM 系 統升級到GPRS之後,速度已經比先前WAP 的時代快一些。以封包計價 的收費方式讓消費者在瀏覽的時候壓力比較小(連線的時候,資料有 傳輸才計費,資料沒在傳送時半毛錢都不收),而且只要無線通訊業 者有決心,價格都可以一降再降(就好像中華電信力推ADSL一樣,完 全是決心問題)。

如前所述,行動上網市場要起飛,無線通訊業者的主導是第一關鍵要 素。無線通訊業者必須費心的在消費者的使用經驗,連線的速度以及 費用上去打造,去經營。然而以GSM 世界的產業價值鏈來看,無線通 訊業者無力主導手機的規格,終導致功敗垂成。

日本的NTT DoCoMo自行制定手機規格,下單給手機製造商購買。因為 採購的量大,所以手機製造商可以捨棄原先自己對手機規格的堅持, 而完全按照無線通訊業者的規格來生產,包含螢幕大小,色彩數,和 絃鈴聲數等等。無線通訊業者買進這些手機之後冠上自己的品牌,透 過通路搭配門號販售。

此外,網頁內容的規格在制定之初,即捨棄了當時通用的標準WAP 加 WML ,而另起爐灶使用cHTML (一種HTML的精簡版),並要求所有的 內容提供者依此規格寫網頁。

有人說因為cHTML 比較類似HTML,因此內容提供者比較好入手,所以 DoCoMo能夠成其大。但就筆者的眼光來看,其實是因為cHTML 能夠撰 寫出比WML 更豐富的介面(消費者習慣的按鈕,下拉式選單,在以前 的WML 裡都沒有),因而更能提供良好的使用者經驗。

日本的個人電腦普及率不高,所以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是從 行動上網接觸到的。當年DoCoMo推出i-mode行動上網服務的時候,手 機也是單色的,速度與WAP 一樣都是9.6K,但是日本人並無比較的對 象。而GSM 的世界中,絕大部分人在接觸行動上網之前都已經接觸過 有線的網際網路,兩相比較,無怪乎WAP 的使用經驗要被消費者唾棄 。

但是日本的成功經驗也告訴我們,行動上網時,使用手機的操作經驗 如果與在個人電腦上一樣順暢,搭配適當的收費策略,這個市場是會 起來的!

台灣的大眾電信自行引入日本PHS 系統,並搭配大螢幕的手機推展行 動上網。營運至今用戶已經超過35萬,其中六成的人曾經使用行動上 網服務,而三成的人每個月至少上網一次,行動上網的收入佔其整體 營收達10% 。這樣的成果即可證明,行動上網在台灣是有可為的。

然而依照目前時機點來說,就算無線通訊業者有決心想要主導,時機 點是否有些太晚?全球的GSM 手機市場已近飽和,手機大廠只能期待 換機市場能夠帶再刺激銷售成長而已。而台灣在目前已經人手一機甚 至人手多機的狀況下,新款的手機銷售也普遍不理想。而且糟糕的是 新手機的生命週期也不長,推出幾個月後就漸漸被淘汰。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多少無線通訊業者敢真的開規格給手機製造商, 並大量跟製造商進貨和銷售,以便整合整個行動上網的使用者經驗? 成功的行動上網市場必須進行由上而下的價值鏈整合(消費者->無線 通訊業者->手機製造商以及內容供應商),然而萬一整合完成卻發現 手機根本賣不好時又該如何?

DoCoMo在全世界推行i-mode經驗,在台灣也不例外。雖說是可能會成 功,但仍然不能忽略的是,i-mode起飛是跟著行動通訊市場一同起飛 ,而台灣目前的行動通訊市場已經過飽和,要期待消費者為了某些服 務而換一隻新手機,速度畢竟慢了些。

什麼時候才可能出現消費者大量換手機的情況?筆者的答案是:3G行 動通訊開始的時候。或許有人會說,即便是在行動通訊成熟的日本市 場,3G都是失敗的(DoCoMo的3G服務FOMA目前只有約五萬用戶)。但 筆者認為3G在日本之所以失敗,是因為2G的行動上網做得太成功,所 以消費者沒理由換3G,也感覺不出兩者的服務有何差別。

但在GSM 的世界中,3G的手機如果能夠一掃過去一堆2G手機因為包袱 所無法解決的問題,是有可能提供使用者全新的使用經驗的,這樣的 經驗與WAP 的經驗兩相比較,消費者是可能掏錢的。只是比較頭痛的 是,3G的設備花費對無線通訊業者來說,又是另外一個痛!

下一期我們將要來談談無線上網的另外一個成功關鍵,規模經濟。 (文:黃紹麟

上一篇: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二)產業分工與分利
下一篇: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四)成功關鍵在於規模經濟



■ 歷史上的今天

MID ,小筆電,智慧型手機(二)來不及長大的螢幕 - 2009/07/19

MID ,小筆電,智慧型手機(一)搶口袋還是搶包包 - 2009/07/12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五)淺談3G話費訂價方法 - 2008/07/13

當idea變成事業(上)用戶數量怎麼估? - 2007/07/15

網路廣告新一章(一)從媒體到通路 - 2006/07/16

終極的行動裝置(四)隨時隨地收發Email - 2005/07/10

漫談數位音樂(六)究竟在保護誰 - 2004/07/18

漫談數位音樂(五)差點就零圓的計劃 - 2004/07/11

封閉的行動上網市場(三)成功關鍵在於無線通訊業者主導 - 2002/07/14

終極的網際網路(七)內容傳輸成本與收費方案 - 2001/07/15

 

 
搜尋本站


今日產業動態

挺政府打詐 互動資通即日推專屬商用簡訊短碼 - 2024/03/29

聯成電腦全台灣首家唯一超過28年Adobe授權培訓中心 - 2024/03/29

Microchip推出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串列 SRAM產品組合 - 2024/03/29

廣發証券發佈2023年度報告 - 2024/03/29

獲經科局“潛力型科技企業”認證,澳門通助力澳門1+4產業發展 - 2024/03/29


繁體 RSS
簡體 RSS



數位音樂(18)
MP3(35)
數位內容(17)
P2P(13)
電子商務(156)
競標(38)
拍賣(33)
搜尋引擎(96)
筆記型電腦(30)
網路電視(14)
3C(18)
手機(163)
門號(19)
網路行銷(26)
PDA(53)
數位電視(9)
液晶電視(4)
數位相機(34)
網路電話(24)
加值服務(40)
ADSL(52)
平板式電腦(6)
CRM(7)
即時傳訊軟體(10)
寬頻(86)
社群(77)
入口網站(158)
3G(67)
WLAN(13)
影像電話(14)
MOD(23)
線上遊戲(24)
線上沖印(6)
行動上網(55)
電信業者(68)
交易市集(10)
ISP(55)
科技行銷(24)
電子報(59)
垃圾(26)
電子書(24)
網路媒體(67)
網路廣告(76)
無線上網(27)
VoIP(6)
B2B(15)
B2C(44)
C2C(19)
WAP(33)
GPRS(22)
網路購物(38)
數位家庭(9)
Blog(44)
RSS(17)
ICQ(19)
MSN(38)
品牌(128)
雙網(4)
互動電視(10)
網路書店(17)
交友(26)
Skype(16)
Smart Phone(5)
車用電腦(1)
Car PC(1)
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1)
PMP(4)
線上學習(8)
Google(71)
Yahoo!(81)
eBay(34)
Web 2.0(61)
WiMax(8)
iPad(6)
iPhone(19)
Facebook(39)
智慧型手機(28)
Kindle(5)
平板電腦(8)
社交網絡(37)
部落格(29)
SNS(15)
O2O(8)
直播(9)
PGC(2)
網紅(3)
共享經濟(1)
Web 3.0(3)
人工智慧(4)
自媒體(3)


Information

 

 

 


個人.家庭.數位化 - 數位之牆

欲引用本站圖文,請先取得授權。本站保留一切權利 ©Copyright 2023,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service@digitalwall.com

歡迎與本站連結!